阅读此文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。
前言
陈赓的一生,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史诗,他的才华横溢,风采夺目。
与之交往的朋友恰如其分地印证了古人的智慧之言: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
这些人在革命战争时期均取得了非凡的成就,这种关联性让人产生一种错觉,仿佛陈赓的“运气”能够影响周围的人。
充满戏剧性的个人经历
陈赓自幼便聪明伶俐,活泼好动,对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,深受祖父的喜爱和栽培。
可尽管陈赓出身于优渥的家庭,但陈家的家教颇为严格,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陈赓,并没有被养成纨绔子弟,反而出落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少年英才。
但在他14岁时候,一向稳重听话的陈赓却做出了一个在家长看来十分叛逆的事情,
离家出走了,因为当时父母为他说了一门亲事,女方才16岁。
在读书期间已经接触过新思想的陈赓,对这种包办婚姻深恶痛绝,坚决反对这门亲事。
但无奈陈赓当时还只能依附于家族生活,他的反对不在家长的考虑范围之内。
在与父母的对抗中,陈赓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挣扎,也第一次认识到自己能力的局限。
最后,选择离家出走,以此作为对父母包办婚姻的反抗,陈赓离开陈家后,改名加入湘军,当时国内战乱不断,社会动荡不安。
在这样的环境下,军功成为了一种快速获得社会认可和地位提升的途径。
但很快,陈赓便遭遇了社会的无情打击,湘军中派系林立,他目睹了上层军官克扣军饷、压榨下属,基层士兵肆意欺压百姓的暴行。
这种军队现状与陈赓心目中的百强之师相差太远,他不想随波逐流,亦不想让自己的后半生都陷入这种无尽的纷争和腐败之中。
所以干脆利落的选择离开这里,转而寻找其他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抱负。
如果说,刚离开陈家时,陈赓还是与父母的意气之争,那这时的陈赓已经开始身体力行的在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。
后来,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,先后参加了北伐和东征,1926年,被派往苏联学习。
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,从苏联回国的陈赓坚定的选择了我党,参加了南昌起义。
之后经历了土地革命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,直至新中国成立后,他还参加了抗美援朝和越南战争,其军事生涯贯穿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多个重要时期。
陈赓本人性格开朗、豁达、幽默风趣,这使得他在与人交往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。
所以,陈赓的朋友圈除了并肩作战的战友,还包括了许多政治家和文化名人。
据说陈赓还认识鲁迅,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个人原因,陈赓和鲁迅的交往并未能持续太久。
但他在上海与鲁迅的见面,讲述红军的故事,也在后来成为了一段美好的历史佳话。
说起陈赓的朋友圈,就不得不提一下他的家庭背景,陈赓的妹夫是另一位大将谭政,连襟是上将陈锡联。
家中还有一位原本是长工后来成为将军的许克祥,这些关系网一眼望去,好像陈赓身边的人除了将军还是将军。
再加上陈赓本人也确实有几分运气,大家便都说他自带“运气光环”。
之后,流传出一种说法,说陈赓的运气好到只要粘上他,就是个将军,这种说法其实是有失偏颇的。
妹夫谭政
陈赓和谭政都是湖南湘乡人,两家虽然不沾亲带故,但祖上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,三代都是好友,所以陈赓和谭政可以说是一起长大的。
之后,他们还一起在湘乡的七里桥谭家祠堂蒙馆读书,关系自然更是亲近,即使陈赓离家出走之后,两人也一直有书信来往,
后来谭政成为陈赓的妹夫,亲上加亲,陈赓参加革命后,有些事情不好和父母亲人倾诉的,便会找谭政商量。
一来二往的,谭政也受到了一些影响,最终放弃了家中原本为他铺好的道路。
包括舒适的生活、家族的期望还有安全体面的工作,怀着一颗赤子之心,投身革命。
但谭政虽有投笔从戎的决心,但硬性条件不达标,所以在革命早期,他主要在敌后从事一些文职工作。
之后,在革命战争中逐渐展现出在政治工作方面的才能,从基层工作到高层领导,不断成长和进步,逐步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军事政治工作领导者。
虽然谭政在战场上没有直接指挥过战斗,但他在军队政治工作中的卓越表现。
得到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高度认可,在1955年,以政工干部的身份,荣膺大将军衔。
连襟陈锡联
陈锡联出生于农家,他早年的生活环境十分贫困,不得不早早放弃学业,去地主家打工。
然后遭受到了种种压迫和剥削,这段经历让他心里种下了反抗的种子,后来当家乡的革命火苗燃起时,果断地加入了农民队伍。
陈锡联当时没有什么救国救民的大理想,只是顺应时代的为了活下去。
但在接触红军和革命思想后,他逐渐认识到了革命的意义,并开始为了救国救民的理想而奋斗。
陈锡联是真正的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战士,在土地革命时期,在鄂豫皖苏区参加了历次反围剿作战。
后来又参加了长征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,战功赫赫,到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。
陈锡联和陈赓能成为朋友确实也挺出人意料的,陈赓早期革命经历丰富,还曾在黄埔军校学习。
而陈锡联则出生于社会底层,在土地革命时期跟随游击队一起搞革命,后来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。
尽管两人的出身和经历有所不同,但他们在鄂豫皖红四方面军时期相识,并因为性格相投、志趣相合从战友变成了好朋友。
陈赓以幽默风趣著称,而陈锡联则性格沉稳,在延安时期,他们还一起在中央党校学习,那时就已经是众所周知的铁哥们了。
1948年,陈锡联妻子去世,陈赓便委托妻子傅涯帮陈锡联找个伴。
傅涯也喜欢陈锡联的人品,打听了一圈后,发现陈赓前妻的妹妹王璇梅正合适。
傅涯和陈赓一说,陈赓也觉的不错,就这样在陈赓夫妇的撮合下,陈锡联和陈赓也正式成为连襟。
结语
谭政在井冈山时期被毛主席看重,成为毛主席的第一任秘书,在那一时期,谭政负责为毛泽东誊写文稿,参与了许多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。
陈锡联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亲自率部夜袭日军机场,成功炸毁日军飞机24架。
极大地削弱了日军的空中力量,此一战也是八路军抗战史上的经典战例。
谭政、陈锡联他们的成功,其实并非是有了陈赓“好运”的加持,而是源于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在革命战中的卓越成就。
现代网友对陈赓强大“运气光环”的认可,也并非是网友对电视剧主角的另类吐槽。
而是后世对陈赓的深深敬仰与由衷的认可,是对他传奇人生的一种诗意赞颂。
参考资料
陈赓.人民网 [引用日期2012-09-25]【时代英雄·湘潭人】用笔战斗的大将——谭政.湘潭在线 [引用日期2016-08-6]谭政:用笔战斗的大将.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[引用日期2024-03-07]
